早期無癥狀?胃腸鏡檢查“揪出”消化道早癌
腫瘤有個世界公認的“二八定律”,即80%的腫瘤發(fā)現已是晚期,治愈率只有20%;20%發(fā)現在早期,治愈率在80%以上。而日本等國家,第一次胃腸鏡檢查是在40歲之前的體檢中就已經完成,早期發(fā)現率達到60-80%,我國由于胃腸鏡體檢意識不強,早期發(fā)現率在三級醫(yī)院只能達到30%左右。
在醫(yī)院,對于消化道早癌,醫(yī)生往往會告訴患者:“不用擔心,您這是早期癌?!?/span>
然而據統(tǒng)計,我國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每年新發(fā)病例約150萬,近85%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且治療效果差、費用高,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及心理負擔。
但早期癌可以治愈,目前可通過內鏡下微創(chuàng)治療即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術)切掉早期癌變組織,達到臨床治愈目的。即使需要手術,5年生存率也和鏡下治療一樣均達到90%左右。其中始發(fā)階段的小胃癌及微小胃癌,可以在內鏡下切除并根治,10年生存率可達100%。
因此,消化道癌的早期、及時、準確檢出,對于降低死亡率意義重大。但早癌篩查有一個特征值得重視:早癌患者基本無明顯癥狀,等到出現典型癥狀再進行檢查,往往已經是進展期癌癥。
身體不會告訴你得了胃癌!
網傳那些所謂的胃癌早期信號,其實不是“早期”!
胃癌早期癥狀非常隱匿,也就是說,胃癌的早期癥狀,就是沒有癥狀。無論是醫(yī)生還是患者本人,很難從癥狀體征上判斷出來;
在較早期,或許會有一些不特異的癥狀,比如腹脹、納差、反酸、燒心、噯氣、打嗝、胃痛等,大多與普通胃病極為相似,所以往往會當成一般的小毛病簡單處理,或者干脆不予理睬。
到了進展期或晚期,才有比較明顯的癥狀,比如消瘦、貧血、包塊、嘔血、腹痛、黑便等。
驗血能查出胃癌嗎?
驗血時除了常規(guī)生化檢查外,還可以查腫瘤標志物。所謂腫瘤標志物是指在腫瘤發(fā)生和增殖的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合成、釋放或者是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一類物質。
當機體發(fā)生腫瘤時,血液、細胞、組織或體液中的某些腫瘤標志物就可能會相應的升高。應當指出的是腫瘤標志物升高并不意味著已經發(fā)生腫瘤,在一些正常人或者患有良性疾病的人群中也會升高。
此外,多數胃癌患者的腫瘤標志物并不升高。
因此單憑腫瘤標志物檢測判斷是否發(fā)生腫瘤是極為不可靠的。
目前,胃腸鏡檢查是發(fā)現消化道早癌的最有效方法。
消化內鏡室
中美醫(yī)療集團京東譽美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醫(yī)院消化內鏡室于2015年正式成立,內鏡室占地700余平方米,擁有國際最先進的日本奧林巴斯290內鏡系列,包括超細內鏡、放大內鏡、治療內鏡、十二指腸鏡等,有適合多種內鏡檢查治療的四個現代化設計的診療室和國內最先進的內鏡清洗消毒系統(tǒng)和內鏡追溯系統(tǒng)。
在北京、河北知名專家的指導下,先后開展ERCP、ESVD、EST、EMR、ESD、ERAT、CAES等各種內鏡下檢查及治療,填補了京東地區(qū)內鏡技術的多項空白。有多年的無痛內鏡的檢查治療經驗,由資深專職麻醉專家麻醉,檢查過程輕松、舒適、安全,歡迎廣大患者前來咨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