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的禁忌癥
血液透析無絕對禁忌癥,但在下列情況時應慎重考慮:①休克或收縮壓低于10.7Kpa者;②嚴重出血者;③嚴重心律失?;蛐乃ゲ荒苣褪荏w外循環(huán)者;④未控制的嚴重糖尿病者;⑤腦血管意外者;⑥惡性腫瘤晚期;⑦精神病或不合作者。
尿毒癥患者到了晚期是要接受血液透析來控制病情的,但是末期的腎臟病患者如果接受了定時的透析治療,還應該注意在透析過程中的一些禁忌問題。同樣的還要做好適當?shù)淖晕易o理。經(jīng)常做一些適當?shù)捏w育運動,并且要保證充足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
(1)急性腎功能衰竭(ARF) 目前已公認對ARF進行早期預防性和充分性透析治療可顯著減少感染、出血、昏迷和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并發(fā)癥。早期預防性透析是指在并發(fā)癥出現(xiàn)之前進行透析治療,即一旦ARF診斷成立,尿量在短期內(nèi)不能迅速增多,又無禁忌癥時,立即開始透析治療,尤對于高分解代謝型ARF。目的是有效地清除體內(nèi)過多的水分和毒素;維持酸堿平衡;為藥物及輔助支持治療創(chuàng)造條件;避免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降低死亡率。它的適應癥包括:①急性肺水腫;②高血鉀,血鉀≥6.5mmol/L或心電圖提示高血鉀;③高分解代謝型,每日尿素氮上升≥14.3mmol/L、肌酐上升≥177μmol/L、血鉀上升1~2mmol/L、血清HCO3-下降≥2mmol/L;④如為非高分解代謝型,但有少尿或無尿2天以上,血肌酐≥442μmol/L、肌酐清除率≤7~10ml/(min.1.73m2)、血尿素氮>21.4mmol/L、二氧化碳結合力≤13mmol/L;⑤有尿毒癥癥狀,如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等;⑥誤型輸血者,游離血紅蛋白≥800mg/L。
(2)慢性腎功能衰竭(CRF) 對于CRF患者掌握適宜的血透適應癥是提高存活率和恢復病人部分勞動能力的重要前提。其適應癥掌握過嚴,甚至出現(xiàn)少尿、無尿,伴有明顯的心血管并發(fā)癥或全身情況惡化,意識障礙等終末期癥狀,才開始透析治療,則不僅透析并發(fā)癥多,死亡率高,而且即使病情得到好轉(zhuǎn),也僅能依靠透析維持生命,難以恢復部分勞動能力。因此CRF的血透時機尚無統(tǒng)一標準,目前多主張當肌酐清除率下降為10ml/min左右時即可開始慢性血透治療。其他參考指標為:①血尿素氮≥28.6mmol/L;②血肌酐≥707.2μmol/L;③高血鉀;④代謝性酸中毒;⑤有尿毒癥癥狀;⑥有高容量性心力衰竭或尿毒癥心包炎;⑦并發(fā)嚴重貧血、高血壓、消化道出血、骨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及中樞神經(jīng)癥狀。
(3)急性中毒 對于小分子、不與血漿蛋白結合或蛋白結合率低的藥物或毒物,可有透析膜透出,當其在體內(nèi)分布均勻且未固定于某一部位時透析效果好。通常應在服藥后8~16小時內(nèi)進行,病情危重者可不必等待化驗結果即開始血透治療。如安眠、鎮(zhèn)靜藥、止痛藥、洋地黃等心血管藥物,青霉素、磺胺類等抗菌藥物,苯胺、砷、汞等毒物。
(4)其他適應癥難治性充血性心衰和急性肺水腫的急救,高膽紅素血癥,高尿酸血癥,嚴重水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紊亂一般療法難以生效者。
尿毒癥患者一定要有正確的透析方式,一定要嚴禁透析過程中的禁忌問題,在透析過后自己要進行適當?shù)淖o理,經(jīng)常自我觀察有沒有內(nèi)外出血情況,按時量血壓并且記錄下來。適當?shù)娘嬍尺m當?shù)倪M行排便,讓毒素能夠及時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