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從哪里來?
門診上很多病人,在化驗腎功能時,因為血肌酐升高,被醫(yī)生告知腎功能不全,甚至診斷為尿毒癥。那么,肌酐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呢?肌酐是肌肉在人體內的代謝產物,血肌酐有兩大來源:外源性肌酐(來自食物中動物瘦肉的分解)及內源性肌酐(體內肌肉的分解)。正常血肌酐參考值:男性44-132umol/L,女性70-106umol/L,因各家醫(yī)院檢測儀器的不同,參考范圍會有一定差異。通常女性血肌酐值比男性低,因為女性肌肉沒有男性發(fā)達,老年人血肌酐值比中青年低,因為老年人生活規(guī)律,基礎代謝低,肌肉分解緩慢。為什么血肌酐可以反映腎功能?肌酐是小分子物質,主要通過腎臟排泄到體外,腎小管很少吸收。一般情況下,由于人體的肌肉量和飲食相對穩(wěn)定,故肌酐的生成量也是相對恒定的,體內總肌酐=血肌酐+尿肌酐,尿肌酐排的越多越好,說明腎臟濾過功能強大,而血肌酐水平升高則說明腎臟功能損害。故臨床上常用血肌酐作為腎功能損傷的重要標志,且與腎功能損害程度呈正相關。
此外,血尿素氮亦可反映腎功能,但其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高蛋白飲食、消化道出血、感染等可使其升高,而低蛋白飲食、大量飲水、慢性肝病可導致血尿素氮濃度降低,故其評價腎功能的特異性較差。除了肌酐,人體內尚有許多物質經過腎臟代謝,但因肌酐的生成代謝途徑比較單一,相對穩(wěn)定可靠,所以臨床上常用血肌酐來評價腎功能的好壞。那么,血肌酐正常腎功能就正常了嗎?檢查發(fā)現自己的血肌酐值在正常范圍,并不代表你的腎功能就完全沒有問題。因為肌酐可被腎小管排泌,腎功能下降的越多,由腎小管排泌的肌酐占腎臟肌酐清除的比例越大,而老年患者,本身的肌酐水平就比年輕人低,因此血肌酐值并不是反映腎功能的敏感指標。腎臟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如果兩個腎臟都正常,那么只要一個腎臟發(fā)揮功能,血肌酐就能維持在正常水平。也就是說,當發(fā)現血肌酐升高時,有近一半的腎已經“壞掉”了。那么我們如何精確地評估腎功能呢?主要看腎小球率過濾(GFR),即單位時間內腎臟濾過的血漿量。然而,GFR不能直接測定,只能用某種標志物的腎臟清除率代替,或通過公式推算出來,稱為估算的腎小球率過濾(eGFR)。菊粉清除率是檢測GFR的公認標準,但由于測量方法繁瑣,價格昂貴,需要持續(xù)輸液和留置導尿管,故臨床不常用。
臨床常用的評價GFR的方法有:1、放射性核素標記法(ECT):即靜脈注射一種放射性物質99mTc-DTPA,此物質大部分通過腎臟濾過,而不發(fā)生其他變化,根據放射性藥物被清除的速度和數量計算得出eGFR。與菊粉相比,此檢查更為簡便易行。2、內生肌酐清除率(Ccr):Ccr正常值80-120ml/min。由于血肌酐生成有兩種途徑,當控制外源性食物以及避免劇烈運動的情況下,每天內生肌酐的生成量相當恒定,把內生肌酐當成一個標記物,通過測量腎臟將內生肌酐排出體外的速率,即可反映腎臟的濾過功能。3、公式法:估算GFR的公式有:CG公式、CKD-EPI公式、MDRD公式。即通過血肌酐、年齡、性別、種族等,計算出eGFR,此方法腎科臨床醫(yī)生最為常用。此外近年來查血清胱抑素C、視黃醇結合蛋白、血β2微球蛋白也可早期反映腎功能。由于慢性腎臟病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門診上經常碰到很多病人當有癥狀時,大多已進展到尿毒癥期,失去了中醫(yī)藥治療的好時機,故早發(fā)現、早治療尤為重要。女子35歲,男子40歲開始腎氣漸衰,主要表現為面色逐漸憔悴,頭發(fā)枯白而開始脫落,形體衰老,精氣漸虧,逐步失去生殖能力。同樣40歲以后我們的腎小球濾過率也會逐年下降。所以定期體檢,查一下尿常規(guī)、腎功能就非常重要。若發(fā)現小便異常,如見大量泡沫尿、尿色深或見有血尿、夜尿增多,尿常規(guī)有尿蛋白或紅細胞,應盡早前往腎科就診。
對于有慢性腎炎病史的患者,應規(guī)范治療,定期復查腎功能,慎用腎毒性藥物,防止進入到腎功能不全。如已經出現腎功能不全,應積極配合中醫(yī)藥綜合治療,以延緩腎衰的進展。此外有多囊腎、高血壓病、糖尿病、痛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等疾病病史者,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同時還應定期監(jiān)測腎功能,防治腎損害。
通過以上專家的講解后,想必大家應該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能對大家提供一些幫助,京東譽美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醫(yī)院專家提醒:患者要在發(fā)現病癥后及時的到醫(yī)院進行診治,這樣才能更好的治療疾病,患者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讓自己更好的恢復健康。最后京東譽美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醫(yī)院祝所有腎病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