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五大類型
2019-03-04
閱讀量:2066次
正常人的尿液含極微量蛋白,常規(guī)檢查尿蛋白呈陰性。若實驗室檢查尿蛋白為陽性,那么尿中的蛋白含量便超過了正常范圍,故而臨床上出現(xiàn)了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現(xiàn)有下列5種情況:
(1)腎小球性蛋白尿:凡能引起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的各種腎小球疾病、腎小管病、腎淀粉樣變、糖尿病腎病等,均可促進腎小球濾液中的蛋白增多,并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故出現(xiàn)了以白蛋白為主的蛋白尿。
(2)腎小管性蛋白尿:由于間質(zhì)性腎炎、鎮(zhèn)痛藥腎病、慢性鎘中毒引起的腎小管損傷及各種先天性代謝缺陷等疾病,引起腎小管功能缺陷,盡管腎小球濾出的蛋白質(zhì)數(shù)量并未增加,但腎小管重吸收蛋白的能力下降,尿中出現(xiàn)了蛋白。
(3)溢出性蛋白尿:血中有異常蛋白質(zhì),可經(jīng)過腎小球濾出。由于溢出量過多,腎小管不能完全將其吸收,因而產(chǎn)生了蛋白尿。
(4)分泌性蛋白尿:腎組織本身可分泌含蛋白的物質(zhì)進入尿中。正常情況下,腎小管分泌一種t—h蛋白,每日排出量約為10~140毫克。在各種原因引起的蛋白尿中這種蛋白均會增加。另外,正常尿液中也含有少量免疫球蛋白,在腎小管-間質(zhì)性炎癥及腫瘤時,含蛋白的分泌物亦會進入尿中,由這些原因引起的蛋白尿,稱為分泌性蛋白尿。
(5)組織蛋白尿:正常尿中只含有很少量的可溶性組織分解代謝產(chǎn)物,屬于小分子量蛋白,這些蛋白在患病時可增加。
臨床上所見的蛋白尿,主要是腎小球性蛋白和腎小管性蛋白尿,在具體病例中,往往存在兩種以上的蛋白。
2019-03-04
2019-03-04